今年春天,唐先生和张女士专程去南通造访了我的工作室,由于病员众多,我也不知他们的身份和来意,无遐顾及,误以为是求诊或咨询的。次日,他们又去我如皋家中,道明了来意,已在家乡办一所民间中医馆,并在一年前就已启动,且目前已初具规模。在交谈中,我对这一对年轻夫妇产生好感,其一,是事业心强,其二,是功利感淡。这是难能宝贵之处。在多次交往中,我知唐张夫妇是门外汉,涉足医疗行业是局外人。他们原是民办企业开工厂(据说搞得很不错)的。
当我问及他为何执意自办中医馆而不向其它行业转行时,他坦然答道: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民间中医是真正中医的守护者。可是他们都被孤立在主流医学医疗体系之外,这就是中国中医近些年一直衰落的主因。他还说要办就一定要办好,办成如皋、南通市乃至全江苏省最好,最名副其实的中医馆,且要起标杆作用。一个普通百姓如此高膽远瞩,心胸宽广,实属让我很触动。没有梦想就没有理想,敢想已经成功了一半。我曾隐晦地告知他们,搞中医不挣钱.起码是三年之内挣不到钱。他们笑答:没关系,是为了弘扬中医,而不是为了挣钱。可以用办厂的利润,弥补一下医馆(多么豪迈和坦诚的语言!)。
德善医馆,我很欣赏这块脾子。德和善是凝聚了佛、道、儒三家所推崇的文化精髓.。
"德",涵盖道德、品德、德行等方面;“善”,即善良、善人、善举、善心等,都是正能量。
他们的心愿已付诸于行动中,一年多来,医馆已初具规模。医馆四层小洋楼,实用面积1600平方米,配备主任中医师5名,副主任中医师2名,主治中医师2名,主任药师2名,中药调剂员4名。共有医技人员近40名(包括针灸,理疗技师)。这样规模的医馆,在如皋,甚至南通地区也是为数甚少的。
医馆特色之一,是求贤若渴,不拘一格选人才。医馆寻医团队多次驱车去数百公里,走遍浙江,安徽等省市地区高薪聘请名医和民间有绝活妙招的高手。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植根于我们文化的智慧。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.它是一种文化,一种哲学,一种对自然和人体深刻理解的体现,而不是一味摒弃。这一切不禁让人深思,我们的传统文化,我们的历史遗产正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我们需要做的,不仅仅是需要保护它们,更要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和传统,不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被遗忘。
特色之二,是注重人才的培养,每个诊室都配备一名医助侍诊左右,耳濡目染学习诊疗技巧,提高临床实践水平。目前高校的毕业生大多临床不足,眼高手低,偏理论派也过于西化,脱离了真正的中医思维,怎么能弘扬中医,怎么能做好传承呢。
当今伪中医甚众,中医黑更多,西方资本利益集团不断打压中医,在这孰是孰非的困境中,唐海静夫妇这对创业者,竟毫不犹豫地力挺中医,确实难能可贵,我为他们点赞。
今年无锡会议散会之际,我诚邀江会长,李秘书长一行来如皋实地考察民间中医的状况,并调研了德善中医馆,还没有进门,就远远的望到“名中医,好药材,重疗效”的图文,唐先生解释这是医馆的文化,也是立馆之本,他也会一直坚持初心,遍寻民间名医,确保道地药材质量,做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有疗效的中医馆。我们满怀信心守好中医的主阵地,也祝德善中医馆越办越红火。